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维持一个军国主义国家的正常运行还要兼顾对外扩张,光靠一帮战争疯子很明显是做不到的。二战时的日本高层不乏明白人,可是他们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还是攻击了美国人,招致对方的强烈反弹。
日本人为自己的错误进行了买单,最后被困在本岛几乎被“饿死”。
一、大背景
日本先天资源不足,需要不断地依靠外界输送。朱可夫在诺门坎教育了他们之后,日本北上摄取资源的计划随之搁浅,只能向南想办法。
他们在东南亚的发展引起各国不满,其他国家还只是抗议的时候,美国就直接对其进行战略物资禁运。结果就是造成日本国内群情激愤,愤青们纷纷要求打到美国去。日本大部分决策者明白自己的实力弱于美国,然而“下克上”的传统一直贯穿日本历史,谁在这时候跳出来“讲事实摆道理”估计会被青年人当街砍死。
再说一直拿美国当假想敌的海军马鹿,其纸面上的数据与前者相比并不算难看。在亚洲战场的一系列胜利也扩大了决策者侥幸心理,他们希望逼迫美国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于是,随着珍珠港的滚滚黑烟,太平洋战场迅速扩大。到了1944年,盟军已经开始反攻日本本土,但日本的抵抗力度也随之加大。美国人惜命,一场登陆战就能死上万人,后面不知道还需要登陆多少次,这样的结果是不能承受的。
当时美军估计,如果逐步推进,战争要打到1947年,还要靠100万士兵的伤亡才能办到。于是美军决定对日本实施封锁,切断物资供应,削弱其战斗潜力。
用时任美国陆军部长的话说:“要让小日本什么也得不到。”
二、要命的水雷
二战时期的日本物资运输大部分通过内海进行航运。可以说,海上交通线就是日本的“生命线”。所以海上封锁是最有效最致命的。
日本人一直认为水雷是防御性武器,即使大规模使用也不过炸沉几艘船而已。1943年,美空军在缅甸仰光河布雷时,当地日本驻军还嘲笑马鹿的美国人胡乱把炸弹扔河里。所以他们自建的扫雷艇也严重不足。
基于这些原因,美国人决定就用水雷进行封锁战。
1945年3月37日,58架B-29轰炸机对九州岛进行轰炸,同时92架轰炸机对下关海峡投放数百枚水雷。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军已经在下关海峡布放水雷2030枚,迟滞了日本对冲绳岛的支援。被水雷炸沉炸伤的日本船只排水量达10万吨,下关海峡的货运量下降了50%。
到了5月份,美军开始重点封锁敌人的工业中心。东京、大阪等重要港口以及濑户内海都在重点关怀的范围之内。经过一番辛勤的耕耘,濑户内海成为“死海”,日本各大工业区之间的海上交通瘫痪。从中国、朝鲜运往日本的货船只能在本州岛西边卸货,国内工业城市严重缺乏资源,国民生产濒临停顿。
这样的“好运气”没有结束,考虑到本州西边还能正常卸货,美军又把水雷开发到了本州岛西边海域。日本舰艇从最初几十艘受到威胁扩展到上千艘被困。
在饥饿战役的最后阶段,美军的布雷地点扩展到朝鲜半岛的周边海域,迫使日本与中国、朝鲜运输线路的断绝。当时日本22个造船厂中瘫痪了19个,无数损伤的船只得不到修理。
日本也曾积极抵抗,将大部分扫雷艇集中出海扫雷。但是在丢失制空权的局面下,本来就不多的扫雷艇损失了四分之三,效果还不佳。
三、战役影响
随着战争深入,日本农村青壮年大都被征入伍,田地上主要依靠老人和妇女耕种,还没有化肥农药。1945年,日本大米的收获量只到往年的一半多,加上其他杂粮也只有900万吨,达不到正常需求的40%。于是政府下调了配给标准,居民每天只有粮食290克,其中以杂粮居多。除了有积蓄有权势的家庭及其军人以外,其余人都陷入饥饿之中。
到了1945年7月份,日本国内的企业家警告军界如果战争再继续下去,将有700万国民被饿死。政府高层也承认:如果战争继续,势必会造成“民族之灭亡”,到了1946年秋天,全国只会有两种人:死人和频临死亡的人。
几个月的布雷使日本各主要港口先后被封锁,期间有670艘舰船被水雷破坏,航运几乎断绝。运输公司只能启用大量的木船、舢板转接货物,各港口吞吐量下降了90%。日本船只不敢轻易出海,大量物资难以运回国内。
“饥饿战役”始于1945年3月27日,止于同年8月15日,历时4个半月,行动达到了预期效果。美军出动B-29轰炸机1528架次,布下12053个水雷,自身仅损失15架B-29轰炸机。
日本人对这次行动无任何反抗的能力,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受到了极大摧残,加速了军国主义的彻底崩溃。这一战例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一种大量装备的廉价低技术武器,可以在封锁作战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