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蒜’并不是什么行业秘密。有时一批蒜在冷库里不动,就被转手好几次。大家在涨价的预期下疯狂买进卖出,每转一次,价格就涨一次。”毛小安说,“也有那种五六月份收购大蒜后放到冷库中储存,等着来年一次性出售这样赌徒式的蒜商,但这样做风险极大,可能一夜暴富但更多时候是一夜赔光。”
隋云玉说:“当一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盈利预期会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其中,然后再推高这种商品价格,如此反复,大蒜行业也是如此。从金乡来看,至少有上千名大小蒜商各自为战,但没有一家独大或者能够号令其他蒜商步调一致的大蒜商。”
“蒜价能炒高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量少,如果蒜丰收了是炒不起来的。像2008年,供应量特别大,一吨60元都没人要,谁进去谁赔钱。”刘少臣说。
据了解,这一轮的大蒜批发价已上涨到每公斤14元左右,比今年4月份的那一轮上涨高2元到3元。业内人士分析,今年5月份新蒜的产量下降了,新蒜的地头价就比去年高1元到2元,这为“炒蒜”提供了更大空间。
如何破解游资乱市?
专家表示,大量游资涌入大蒜市场,甚至有大户动辄投几亿元囤积数万吨大蒜,加剧了市场短缺,造成价格异动,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政府应当用有效的市场化手段干预。
刘少臣说,政府应当重点关注、查处“炒蒜”大户,因为他们囤积量大,小户是跟着大户跑的。对于那些多进少售、只进不售或囤积拒售等加剧市场供应紧张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尽管今年大蒜减产,但大蒜存量并没有那么少,今年的价格历年最高,涨得有些离谱。”刘少臣说,政府需要做的是如何保障蒜农的利益,从供应端稳定市场。
校三保说,比如,大蒜过剩的时候,政府可以采取收储的办法,稳定市场价格,保护蒜农利益;在蒜价暴涨的时候释放库存,稳定市场。
专家建议,政府应建立大数据库,动态监测全国大蒜主产区的种植、生产、销售、库存、出口等情况,动态发布数据,增加市场透明度,减少炒作空间。许多专家表示,最根本的还是应采取措施稳定种植面积和产量,如推行大蒜价格保险,降低农民种植大蒜的风险,稳定大蒜种植面积。
据了解,由于今年大蒜价格普遍较高,中牟县周边的尉氏、通许、扶沟等县的一些农民也开始种蒜,种植面积在增大,同时蒜种的价格大涨,不算人工,种蒜成本已达到每亩约4000元,同比增加一倍。
“信息不对称也是农民种植收益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政府应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公开披露,引导农民按需种植。”刘少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