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济宁的主导出口农产品,济宁大蒜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50%,每年5月下旬新蒜出土,都预示着这一年大蒜出口量开始急剧增多,8月份进入到大蒜出口的黄金时期。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济宁大蒜平均每年的出口量为80万吨左右,今年已实现出口量50多万吨,主要销往印尼、巴西、马来西亚、美国、欧盟等地区。不要以为大蒜很容易就可从田间地头出口到国外,除了种植期间的精心照顾,大蒜走出国门还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处理。那大蒜走出国门,走上洋餐桌需要跨越哪几步呢? 出国前先“体检”,有虫的大蒜暂时出不去 日前,记者在金乡县马庙镇一家大蒜加工出口企业的库房里看到了大量等待出口的袋装大蒜。 记者了解到,大蒜作为我国单项出口的最大农产品,国外频繁升级的技术和贸易救济措施,都对我国大蒜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大蒜价格的大幅震荡,大蒜出口贸易面临着多重壁垒。今年以来,济宁检验检疫局探索实施出口保鲜大蒜、洋葱等初级农产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出口大蒜、洋葱病虫害区域环境控制和检疫处理措施的落实上,通过对产业而非单一企业的监管,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性。 据济宁检验检疫局食品科闫庆博介绍,大蒜出口企业在大蒜出口前需申请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由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大蒜进行样品抽取,并送至检验检疫局实验室进行检测。通过将蒜皮剥离、切割,在显微镜下放大数百倍观察,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口,“若在实验检测过程中在大蒜样品中发现活虫,送至技术中心检验核实,若是国外不允许携带的害虫,则要对待出口大蒜进行进一步检疫处理方可出口。” 有虫大蒜采用“熏蒸浴”疗法,通风后无药物残留 “全市每年出口的80万吨大蒜,需要进行熏蒸处理的只占1/4左右,绝大多数大蒜不用熏蒸直接可以出口。”闫庆博说,如果在企业出口大蒜中发现有害活虫,食品科会出具不合格货物通知单。若企业要继续将大蒜出口国外,就需要进行熏蒸处理。 昨天上午,金乡县马庙镇某大蒜加工出口企业出口印尼的100吨大蒜送检的样本中检测出有害活虫,为了保证出口大蒜的质量,该企业负责人申请对出口大蒜进行熏蒸处理。记者在现场看到,检疫小组工作人员清点库房中大蒜的数量后,对摆放整齐的大蒜进行封闭覆盖,然后丈量大蒜堆积的体积从而计算出熏蒸需要投放的药量。 “大蒜熏蒸处理过程使用的是熏蒸药剂溴甲烷,能高效的灭杀各种有害生物,达到一定通风时间,残留的溴甲烷可完全去除掉,既起到杀虫的效果,也不会影响大蒜的品质。”闫庆博表示,熏蒸场地一般选择在背风的露天场地或加工车间、库房内,场地面积应满足熏蒸处理需要,熏蒸场所和工作区及生活区要完全隔离开,并保证不小于50米的安全距离。 现场有效范围内只准检疫工作人员停留,工作人员佩戴好防毒面具,检查气密性完好后,开始投药熏蒸。“投药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投药速度,掌握在1至2kg/分钟。投药完成后,关闭钢瓶阀门,记录投药结束的时间,并开启循环风扇。”检疫小组工作人员说,经过12小时左右的通风散气,如检测到还有药物将继续加强循环和排风,如检测不到浓度,则在库内放置活鸟或小白鼠,2天内无异常才可以封闭库门。 记者了解到,此批发往印尼的大蒜经过熏蒸通风后,预计本周就能装箱发货,20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到达目的地。济宁田间地头种植的大蒜,将“漂洋过海”成为当地餐桌上重要的调味品。 新闻链接 今年1至7月份,我市出口保鲜大蒜50.08万吨,货值4.55亿美元,相比于去年同期分别增长0.50%和26.74%,出口量占全省出口量的比例上升至73.28%,大蒜出口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金乡大蒜是我市主要出口农产品,年出口量80多万吨,占全国大蒜出口总量的50%,金乡大蒜出口遍及世界175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的知名度堪与茅台、青啤比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