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蚧虫对葡萄的危害及发生规律
蚧虫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河南、河北、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四川、云南、新疆等部分地区发生较重,除危害葡萄之外,对桃、梨、苹果等大多数果树及大部分园艺植物均有危害。已发生蚧虫危害的果园若不认真防治,严重影响果实外观、产量及品质,商品性极差,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危害葡萄的蚧虫主要有三种。
1.1葡萄粉蚧
葡萄粉蚧属同翅目,蚧总科,粉蚧属。是一种软体昆虫,没有翅膀,喜欢在隐蔽潮湿的环境活动,主要危害葡萄、梨、苹果、李、等果树。
1.1.1危害葡萄粉蚧以成虫和若虫危害葡萄的枝蔓、果穗、叶片等,常常隐藏在枝蔓的老皮下、枝条缝隙、伤口、叶背面、果穗内、小穗轴、穗梗、果实阴面等背阳阴暗处,刺吸汁液进行危害,同时分泌含糖蜜露,招来蚂蚁、黑色霉菌等引起煤污病。枝条被害处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状突起;危害叶面引起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被害枝叶生长不良,提早落叶落果;嫩枝、果柄、果实被害后表面粗糙不平并呈棕色油腻状,果粒基部、果柄被白色棉絮状物覆盖且不易清除,造成果实外观差、含糖量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一般枝条过密的果园,果实着生较紧的品种受害较重。据付海滨等报道,该虫还是引起卷叶病的GLRav-3病毒、栓皮病病毒的传播载体。
1.1.2生活习性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个别年份有不完整的4代。以若虫或棉球状卵囊内的卵于葡萄老枝蔓翘皮下和根茎部的土壤缝隙中越冬。春季葡萄发芽时越冬卵孵化、越冬若虫开始活动,分散于嫩梢的叶腋、节间和幼叶背面吸取汁液危害葡萄。繁殖方式以孤雌生殖为主。5月上旬越冬代开始产卵,产卵前虫体蜡粉减少,1~2天白色絮状物围住周身开始产卵,单雌产卵量120~310粒,7~10天孵化。5月中下旬可见一代若虫危害,6月中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开始产卵并孵化成第3代若虫,危害时间较长。9月下旬气温降低时,葡萄粉蚧开始寻找隐蔽场所准备越冬。
1.2康氏粉蚧
康氏粉蚧又名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粉蚧属。为刺吸式口器的杂食性害虫,喜欢在隐蔽潮湿的环境活动,主要危害梨、苹果、李、葡萄等果树。
1.2.1危害康氏粉蚧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枝、幼芽、叶片、果实和根部汁液,嫩枝被害后肿胀,削弱树势,树皮纵裂而枯死;果面、叶面污染产生煤污病。套袋后钻入袋内群居在果穗内刺吸果实汁液,造成果实组织坏死,致使果实腐烂变质流液;同时分泌白色蜡粉、黏液,污染果实,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1.2.2生活习性一年发生3代,以卵和若虫在树干、枝条粗皮缝隙、杂草、落叶或石缝、土块等隐蔽场所中越冬。康氏粉蚧繁殖快,每头雌虫可产卵200~400粒,初孵幼虫有聚集习性,5~7天后逐渐扩散危害。各世代重叠发生,春季葡萄发芽时,越冬卵孵化,若虫出蛰活动。第1代若虫的盛发期在5月下旬,第2代若虫的盛发期在7月中旬,第3代若虫的盛发期在8月下旬。9月下旬气温降低时,康氏粉蚧开始寻找隐蔽场所准备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