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样的现状,有人说不可思议,有人说是常态。面对花生种子处理剂超过50%不合格的现状,我们到底该不该担忧?
2000年——2005年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曾达到高峰,随后因为地下害虫猖獗,收获技术落后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种植面积一度下降,直到2006年前后才开始逐步增加。从种植技术角度分析,花生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和种子处理剂的使用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受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加之玉米等大宗作物价格下滑的影响,花生种植面积将迎来新的增速期。2017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或将再创新高。
花生种子处理剂依然以吡虫啉为主
从早期拌毒土毒沙到撒施颗粒剂,一直到现在广泛使用的种衣剂,花生种植者与花生地下害虫的斗争历经了多年。随着农药监管越来越严,花生种子处理剂作为一种高效、精准的施药技术,备受花生种植者青睐。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花生种子处理剂剂型主要是悬浮种衣剂和部分微囊悬浮种衣剂,功能主要是以杀虫为主。微囊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主要以毒死蜱为主,悬浮种衣剂以吡虫啉为主。
干拌种剂:比较原始的种子处理剂,目前市面上几乎已经没有。
微囊悬浮剂:针对于毒死蜱等持效期短的药剂所开发的剂型,以延长持效期。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地下害虫的毒杀作用很好,但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悬浮剂:是目前花生种子处理剂的主流产品。对应有效成分药剂有杀虫剂:吡虫啉(最多)、噻虫嗪等,杀菌剂有:萎秀灵、福美双、咯菌腈等。
从市场角度看,流行花生套餐方案和花生全程解决方案。针对于根部虫害和土传病害,常用的方法是混配:如吡虫啉+萎秀灵·福美双,或者再加上微量元素等。从登记方面上看,截止2017年6月份,国内所有花生种子处理剂登记证件中,兼具杀虫杀菌功效的复配产品占据总数量的27%,但是使用者依然以自助搭配为主。未来花生种子处理剂的“两元复配”或者“三元复配”产品能否引领,还有待市场验证。